维基百科 | 动漫花园

.:. 草榴社区 » 技术讨论区 » 正在改变世界的五大力量;欧洲彻底“脱离”美国,在俄罗斯问题上持强硬态度;日本为啥放弃人形机器人的研发
本页主题: 正在改变世界的五大力量;欧洲彻底“脱离”美国,在俄罗斯问题上持强硬态度;日本为啥放弃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字体大小 宽屏显示 只看楼主 最新点评 热门评论 时间顺序
蒋勤勤


级别:圣骑士 ( 11 )
发帖:782
威望:168 点
金钱:5615 USD
贡献:30000 点
註册:2024-07-20

正在改变世界的五大力量;欧洲彻底“脱离”美国,在俄罗斯问题上持强硬态度;日本为啥放弃人形机器人的研发

达利欧:正在改变世界的五大力量

我们正目睹一个典型的重大货币、政治和地缘政治秩序的崩溃。这种崩溃一般一生只会经历一次,但在历史上却曾多次发生,每当类似不可持续的状况出现时,这种崩溃就会到来。

更具体地说:

1、货币/经济秩序正在崩溃。现有债务太多,新增债务的速度太快,而资本市场和经济依赖于这种不可持续的巨额债务支撑。这种债务之所以不可持续,是因为存在严重的不平衡——一方面是欠债人(例如美国)债务负担沉重,却还不断举债来满足其过度消费,因为它们对债务上瘾;另一方面是债权人(如中国)已经持有过多债务资产,并依赖向这些欠债国家(如美国)出口商品以维持本国经济。巨大压力要求对这些失衡状况进行某种形式的纠正,而这种纠正将以重大的方式改变货币秩序。

在一个主要参与者彼此互不信任、担心对方会切断其所需物资(这是美国的担忧)或不履行债务义务(这是中国的担忧)的去全球化世界中,同时存在巨额贸易不平衡和资本不平衡显然是不协调的。这种局势本质上是一种战争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实现自给自足是重中之重。

因此,旧有的货币/经济秩序——即一些国家负责提供廉价制造,美国从中进口并积累巨额债务负担,中国等国家积累美债资产的模式——必须改变。这种本就不可持续的局面因导致美国制造业衰退、中产阶级岗位流失、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加深等问题而变得更加严峻。在去全球化时代,这种体现贸易和资本高度互联的巨大不平衡关系必须以某种方式缩小。此外,美国政府的债务水平以及债务增长速度显然也是不可持续的。

很明显,为了减少这些不平衡和过度行为,货币秩序将以剧烈、破坏性的方式发生改变,而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一过程的初期。

2、美国国内政治秩序正在崩溃。原因在于美国人民之间在教育水平、机会、生产力、收入与财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再加上现有政治体制无力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局面体现在左右两派民粹主义者之间不择手段的权力争斗上,争夺对事务的掌控权。这导致民主制度的瓦解,因为民主制度需要妥协与遵守法治,而历史表明在当前类似的时期,这两者都会瓦解。

历史还告诉我们,强势的专制领导者往往会在这种法治与民主制度遭到削弱的环境中崛起。

3、国际地缘政治秩序正在崩溃。因为由一个主导强权(美国)主导并制定秩序、其他国家遵循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曾主导的多边合作型世界秩序正在被“实力至上”的单边主义所取代。在这个新秩序中,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正在转向“美国优先”的单边路线。这一点已通过美国主导的贸易战、地缘政治冲突、科技战,乃至某些情况下的军事冲突表现出来。

4、自然灾害(干旱、洪水和疫情)正在带来日益严重的破坏性影响。

5、科技变革(如人工智能)也将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包括对货币/债务/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国际秩序(通过对国家间经济和军事互动的影响)以及应对自然灾害成本等方面。这些力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影响,才是我们真正应当关注的核心(达利欧《美国打关税战的根本原因以及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更大破坏》)。

一点感想:多少年来,我们似乎有一种幻觉:高歌勐进的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促进了繁荣,促进了交流和了解,这不是很好吗?但现在,我们可能必须要意识到,这个全球化的过程是靠一些很脆弱的因素支撑的。从本质上说,那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见的和平红利。在这种和平红利之下,很多东西被掩盖起来。而现在,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个过程实际上已经走不下去了。变化将会是剧烈的。


默茨:欧洲彻底“脱离”美国,在俄罗斯问题上持强硬态度距离德国候任总理默茨正式出任总理不足2周,他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如何应对特朗普以及帮助乌克兰。


正因为从乌克兰事件中看到了被出卖的风险,默茨表示,他希望欧洲彻底“脱离”美国,并提出了建立新的欧洲防务联盟来取代北约,与法国和英国进行核合作,在俄罗斯问题上持强硬态度,而且打算同样果断地反对特朗普。默茨试图将自己定位为增加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支持者,并支持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导弹。

默茨强调: “在这个欧洲,德国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必须承担起这个责任。我个人决心这样做。”默茨本人是乌克兰的坚定支持者,他是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首批访问乌克兰的德国政客之一,2022年5月初,默茨就乘火车抵达基辅,会见了泽连斯基。默茨就任德国总理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很可能是乌克兰。


默茨一直批评朔尔茨政府,认为柏林对乌克兰的支持过于迟缓且不足,多次唿吁朔尔茨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导弹。他计划在正式就任总理后实施这一计划,并加大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默茨上任后对乌克兰的支持态度将超过朔尔茨政府,而且德国将会为欧洲带来更大改变,默茨希望欧洲国家做好准备,建立一个防御联盟来取代北约,而且愿意与法国和英国就联合使用核武器进行会谈。

默茨政府还砸下1万亿欧元增强德国的国防力量,在立陶宛部署一个5000人的装甲旅来应对俄罗斯的威胁。德国军队人数很快将增加到40万人,有可能恢复征兵制度(路口君《德国候任总理默茨能给乌克兰、欧洲带来什么?》)。


一点感想:其实,很多事情都不是出于主动的选择,而是被逼出来的。无论你看好也好,不看好也罢,过程实际上已经开始。出卖这个词确实很难听,但你还能找出更确切的词汇吗?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西方世界的消失(详见《孙立平:西方世界:一个消失中的词汇》)。


日本为啥放弃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人形机器人,曾经是日本科技的“名片”。


从本田的ASIMO到软银的Pepper,日本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一度领先全球,承载了无数人对未来的幻想。但在2020年前后,本田宣布停止ASIMO的开发,软银也逐渐把Pepper的业务转手。其他公司的人形机器人项目,要么销声匿迹,要么转而低调研发工业机器人。

曾经的“人形机器人大国”,为什么就突然偃旗息鼓了呢?第一个原因,是技术瓶颈。人形机器人,做起来太难了。因为它不仅要“长得像人”,还得“干得了人的活”。走路、抓东西、识别环境、跟人对话,每一项都是技术硬骨头。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归根结底是要解决“通用性”问题。既要灵活如人,又要聪明如人,这对现在的AI和机械技术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日本企业在技术上卡壳了,投入产出比失衡,自然开始动摇。第二个原因,是市场的冷淡,消费者不买账。日本人喜欢人形机器人,但不代表愿意为它掏腰包。

人形机器人价格动辄几十万日元,甚至上百万,谁会买个“半吊子”机器人回家?企业用户也一样,工厂里需要的不是会走路的人形机器人,而是精准高效的机械臂。医院里需要的也不是会聊天的机器人,而是能做手术或护理的专用设备。市场的不买账,让日本企业意识到,人形机器人与其说是“未来”,不如说是“噱头”。消费者想要的,是实用、便宜的科技产品,而不是一个昂贵又不成熟的“玩具”。


第三个原因,是日本科技产业的战略转向。过去,日本企业爱追逐“梦想型”项目,ASIMO、Pepper都是这种思路的产物。但现在,日本经济不再是当年的“泡沫盛世”,企业得精打细算,追求实际回报。于是,越来越多的公司把目光转向了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这些机器人不追求“人形”,但效率高、成本低,市场需求旺,直接与传统的制造业嫁接,提升传统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但是,日本并没有停止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在这一次的大坂世博会上,大坂大学教授石黑浩研发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在“いのちの未来”(生命的未来)馆登场。这些机器人融入了许多最新的AI技术,不仅动作灵敏,而且会思考,可以对话交流,同时脸部充满表情变化这一展示,或许意味着日本的人形机器人研发,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徐静波《日本为啥放弃人形机器人的研发》)。


一点感想:前些天,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举行。其间的那些镜头大家都看到了,人们也编排了无数的段子。但我的看法,这一点也不值得嘲笑,小孩的走步不就是这样开始的吗?有人说,那么简单的跑步怎么就出了这么多的笑话?说真的,就我这样一个外行都能知道,那太难了,相当于人的大脑和小脑的配合。前些天吃饭的时候,一位朋友说,人类智力的进化是时间很短的事情,比较容易模仿和掌握,而体力的进化,用的时间更长,更难学习。所以,人工智能很容易拥有一个比爱因斯坦还聪明的大脑,但做饭时恰到好处地磕破鸡蛋就很难做到。

赞(48)
------------------------
Q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03 16:29 发表评论
.:. 草榴社区 » 技术讨论区

电脑版 手机版 客户端 DMCA
用时 0.01(s) x3, 05-05 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