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的小区有没有在疫情期间被封起来的经历呢?
如果有,那社区是怎么保障你们家的生活供给呢?
有的小伙伴肯定会说,简单啊,送菜!
的确,但是有这么一个小区的骚操作,亮瞎了网友的眼睛......
01最近,贵州贵阳也同样爆发了严重的疫情。而贵阳某小区内,有一位国际友人Martin,因为疫情和其他业主一样在家不能外出。
可能是生活经验的缺乏,物资储备不足等等原因,该小区的物业唿吁小区群众发扬国际主义精神。也就是向这位Martin先生捐赠食材。说到这里,对于这件事,大家大概也有画面感了。
这原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你要是想捐,就捐一点,也能体现出咱们的大气和好客之道。
![]()
你要是不想捐,那也很正常。
毕竟疫情当下,保证自己家里物资储备充足是重中之重。
所以,无论你捐还是不捐,这都是没什么可说的,更谈不上对与错的问题。
但是物业接下来晒的一份与Martin先生的聊天记录,让事情变得魔幻了起来:
![]()
如果大家看不懂,这里还有一份翻译:
![]()
物业虽然说没有就算了,但还是号召大家都积极点,以体现中国的传统美德。
这话听着像是被逼做好人,还不一定能做得好。
有些网友就说了:
疫情防控,捐一捐多余的物资给外国人可以。
但是你这清单列的,给人上供呢?
还三文鱼,特级初榨橄榄油,两瓶红酒,生蜂蜜,丹麦奶酪......咱们的传统美德的确有好客之道这一条,但是好客并不是这么好的。
我也想问问这个外国人,您是第一天来中国吗?
您觉得谁家会时刻为您备齐三文鱼和红酒呢?
咱这心里能不能有点数。
02反观全民居家了好几天的成都。
高新区明文规定“茶饮咖啡,米面小吃,中餐火锅,烧烤串串,卤制品”等线上非保供类门店暂停外卖。
这就意味着,不在官方保供清单上的商家都不能送外卖了。也没有听说成都哪个物业在帮扶的。
而贵阳呢,物业却在“业主之家”的公号上号召业主给国际友人捐物资。![]()
下面欣然写着:
“出门靠朋友,在家靠亲戚,出国就得靠当地朋友。”
“中华民族向来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传统。”对于来华的外国人,有困难咱们当然可以帮。
但如果像该小区这样没有分寸地帮,确实容易惹人不快。
更何况,不卑不亢、入乡随俗不应该才是更舒服、更自然的关系吗?这让我想起来,之前听朋友说起过这样一件事情。
当时她正上高二,学校宣布有个香港的学校要派学生来交流学习。
![]()
由于是住校生,下午放学后要回公寓楼。
回公寓楼的路上,学校的食堂是必经之路,小卖部也得穿过饭堂才能到达。
当她经过食堂的时候,看到来自香港的学生们都整整齐齐地坐在食堂里。
![]()
桌子上摆放着很多种美食。
但她都没注意这些,因为看到他们的桌上有好多水果。
这是朋友在食堂吃了两年饭以来,第一次看见这里有水果......
然后她就呆呆地想要去食堂后面的小卖部买点零食。
但是被门口的保安拦住了,说这会儿不能过,明天再来吧。自打那以后,朋友就有种奇怪的感觉。
为什么学校对外面的学生比对自己的学生要好那么多啊?
![]()
你想,这还都是中国的学生,那要来了国外交流的学生,食堂不得给整上满汉全席吗?
你不对自己的家人好,不疼爱自己的学生,胳膊肘子净往外拐,这看起来难道不荒诞吗?
听完后,我也不理解。
而就在昨天,我刚好看到了贵阳另一个小区群内的聊天记录,更难受了:
![]()
还有这样的求助:
![]()
还有人打趣地说:
“我要饿死了,再没吃的我就要吃人啦!”![]()
这个时候,大家一边联系需要帮助的人,一边又开始了以物换物:
![]()
这个时候,怎么没有物业或者社区工作人员去关怀一下呢?
常住人口尚且如此,那些工作又租房子的年轻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又有谁能照顾一下呢?
![]()
一边是吃了4天方便面、家中断粮的人,一边是动员全小区捐红酒、奶酪、三文鱼的人。
有些地方真的很不对劲,但是又说不出来......03看了下网上的留言,当地有网友反馈说他们那里属于低风险地区,但依旧无法出门。
附近超市全都关了,之前推广的超市APP要么下不了单,要么不配送。居民反映大量的蔬菜不配送,一直放到腐烂......
![]()
有些区域还有好多租户都饿了好多天了,在业主群里问有没有剩菜剩饭可以给一点吃。
有人调侃没有被疫情追上就已经先饿死了。看到网上曝出来的,贵阳当地妇幼保健院团委书记赵曼伊,带队进驻花果园T区进行核酸采集工作4天,身处高风险区域包围圈中。
![]()
居委会甚至没有安排送餐,每天只能由医院往高风险地区配送。
配送人员来往于高风险地区和医院之间,无意间增加了医院的风险系数。本来现在医院患者和医护需求也大,导致生活物资供应出现紧缺,无奈只好凌晨向外发出求助。
前后对比之下,真的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最后还是希望,疫情地区的小伙伴可以早日回到日常生活。
赞(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