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提到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跪着吸他爹李渊的乳头以获得原谅。恰好看到一本书提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就想来写一下。
——————————————————————
《资治通鉴・唐纪七》武德九年六月记事写到:上乃召世民,抚之曰:“近日以来,几有投杼之惑。”世民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高祖传召李世民前来,抚慰他说:“近些日子以来,我几乎出现了曾母误听曾参杀人而丢开织具逃走的疑惑。”李世民跪了下来,伏在高祖的胸前,吸吮高祖的乳头,长时间地放声痛哭。)
这段描写,让后人无法接受,堂堂李世民居然作出这种举动,实在不可理解,这还是那个叱咤风云的唐太宗吗?后人对此理解各不相同,比较主流的说法是:李世民这一举动是为了表示孺子之时的无间之态,并没有真亲,因为其他唐史里没这么写(李宗侗、夏德仪《资治通鉴今注》),但是以现在人的视角来看,这也不同一般,一般儿子小时候表现孺子之态,是和母亲,母乳喂养已经成了主流,且不可动摇啊,为什么要对父亲这样做?难道这样就能获得原谅?
事实是这个爹年轻时对于子女确实有过哺乳行为,但这不是李渊的个人爱好,是一种上古遗风(也有人说是胡风,后面慢慢解读)。可能在唐代时已经成了一种仪式,所以李渊李世民当堂做这个动作并不觉得为难,现在别说这个级别的领导,就是你犯了错,要是敢吃你爹的乳头,非把你打回娘胎不可。
当时唐代应该还有这种男性哺乳的风俗(至少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因为根据当时房千里《异物志》里记载:獠妇生子即出,夫惫卧,如乳妇,不谨则病,其妻乃无苦。
唐代尉迟枢《南楚新闻》记载:南方有獠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又云:赵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返,具糜以响婿。婿拥裘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其颠倒如此!
以上两段记录是在唐代,但是显然不是中原汉人,是少数民族行为,众所周知,少数民族群体很大一部分还处于原始部落时期,唐代就更别说了,可能更明显。而传统的汉家学者不认为自己的历史上有“产翁”,也就是说都是母亲养育,妇女坐月子,男人是不能坐月子的。所以也有人以此推测李家是胡人,还没开化。
但是有人就研究说《山海经》里鲧复生禹其实就是产翁习俗,当然反对派就出来说这个说法太过牵强,因为秦汉之时的典籍都没有记载相关习俗。(似乎很有道理啊,双方都听有道理的,呵呵)
但是有学者找出一些证明,说在南北朝时期的民谚里反映出靠父乳哺育而成长的观念(父乳哺育不是喂奶),这种观念是提倡父亲在子女幼年时进行对子女进行哺育,强调的是父权在子女生产和哺育中的主导作用,具有仪式感,象征性的喂奶,不是真正的喂奶。表明的是:我是你爹,我对你有情,也有主导权,因为我小时候喂过你。
回来说那段民谚,这民谚是歌颂梁朝始兴王萧憺的:始兴王,民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
看到没有?这段民谚就说明汉人产翁制度是有遗留的,但是不是那种坐月子了。回头看看现在,歌颂党怎么歌颂,要叫妈妈,显得亲切,叫爹显得生疏,显得严肃(从这一点上来说当代父权弱化了很多啊,当代爹只需要负责挣钱,不能挣钱不是好爹)。
一个风俗习俗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而成,从梁到唐是慢慢演化的,所以说李世民亲李渊的奶头,不是变态,是一种示弱,是让父权得到承认,让爹有爹的面子,修复关系的行为。而这种行为在当时应该是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虽然正史很少记载,但是足以说明并不突兀。何况李渊长得确实奇怪,因为有三个乳头,试问谁不想亲亲有三个乳头的爹!
——————————
古人的多乳崇拜
先说李渊的乳头,《新唐书・高祖本纪》里记载:仁公主高祖于长安,体育三乳。
现代人看来,这是身体畸形啊!不光彩,怎么能记载呢。但是记载在史书上显然是为了炫耀,老子有三个乳头!牛逼不?你看看牛逼不?
古人这么想是有根由的,根由之一就是古人的“尚乳”崇拜,这种崇拜包括:男子多乳、大乳为贵、为吉祥的象征。你可以回想一下古代画卷里的人,有些男人袒胸露乳,乳房下垂,很大有没有,有些神仙画卷也是。就是放到现代,你看看那些穿着泳衣的领导,是不是也是挺大的。
传言,周文王身有四乳!着名野史着作《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这不就是一怪物吗?
除了《史记》之外,《淮南子・修务训》、《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都有记载。其中《宋书・符瑞志》还将天下归心归结为文王四个乳头的功劳。
《魏书・序・昭成帝纪》记代君什翼犍的体貌特征及其即位理由:身长八尺,隆准龙颜,立发委地,卧则乳垂至席。烈帝临崩顾命曰:必迎立什翼犍,社稷可安。
现在就是妇女如果有这样的乳,都不受待见啊,这么看来古人生活挺好的,环境挺宽容的。
后来,到了元代,河北正定人刘驴儿因为身体有三乳,自认为是大富贵的命,图谋造反,结果被灭了,因为蒙古人不信这个。
这么看来,古代男人多乳大乳都不是问题,所以李渊也乐于被人看到,被这么牛逼的一个儿子当堂亲吻,不是更显的自己很厉害吗?
[ 此贴被halakushu在2021-11-09 23:57重新编辑 ]
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