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榴社区
» 您尚未
登录
註册
|
搜索
|
社区服务
|
银行
|
邀请注册
|
帮助
社区服务
维基百科
|
动漫花园
.:.
草榴社区
»
技术讨论区
»
幺傻讲故事 | 今天,我只想说说台商对我们的帮助,我只想说做人要有良心
回帖
发布主题
本页主题:
幺傻讲故事 | 今天,我只想说说台商对我们的帮助,我只想说做人要有良心
字体大小
宽屏显示
只看楼主
最新点评
热门评论
时间顺序
keepwalking
级别:
骑士 ( 10 )
发帖:
813
威望:
407 点
金钱:
5870 USD
贡献:
87 点
註册:
2011-06-06
资料
短信
推荐
编辑
幺傻讲故事 | 今天,我只想说说台商对我们的帮助,我只想说做人要有良心
台湾列车发生出轨事故,造成48人死亡,198人受伤。
举世震惊。
而在我们这里,却有很多人幸灾乐祸。
甚至有人希望台湾人全死光。
前天我写了一篇关于这个事故的文章,遭到很多人攻击谩骂,那篇文章也被删除了。
今天,我只想说说台商对我们的帮助。
我只想说做人要有良心。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百业凋敝。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连铅笔纸张都不能充足供应。
到供销社买回的本子,是粗糙的毛边纸,纸上细碎的麦秸秆都能清晰看到。
纸面凹凸不平,圆珠笔都不能在上面书写。
那时候,乡下人的衣服,基本上全是自家的粗布制作的。
衣服补了又补,基本上每条裤子的膝盖处、屁股后,每件上衣的肩膀处,都补着补丁。
电视机更是稀罕物,农村很多人连电视机都没有听过,更没有见过。
用赵本山和宋丹丹小品中的话来说:唯一的“家用电器”,就是手电筒。
于是,开始了改革开放,我们张开双臂,欢迎海外商人来我们这里投资建厂。
他们来投资建厂,我们这里的人就有了工作;有了工作,就有了工资;有了工资,日子就会好起来。
更重要的是,大量工厂来到我们这里,我们的物资就不会再短缺了。
上世纪60年代,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在甘肃省张掖地委书记的陪同下,去一座农村视察。
他看到一户人家的女人们,盘腿坐在炕上。看到来人,不起身迎接,只把上衣拼命向下拉着,盖住下体。
皮定钧一脸愤怒,呵斥地委书记:”你们这里的女人没有裤子穿。“
地委书记辩解说:”我们这里的女人就这习惯。“
皮定钧怒道:”你家的女人也有这个习惯?“
地委书记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详见《共和国将军轶事》一书。
改革开放后,即使最偏远的乡村,每个人都有几件衣服。
衣服也不再是粗糙的土布制作的,也不再是单调的青色和黑色。
纸张、本子、铅笔,大量供应,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软皮本、硬皮本、塑料本……应有尽有。
而且价格还非常便宜。
家家户户,哪座院子里还能没有一台电视机?
这一切,都得之于改革开放,得之于外资引进。
然而,改革开放之初,却非常艰难。
因为封闭了几十年,欧美国家都在徘徊观望,没人愿来投资办厂,没人敢来投资办厂。
而台商王永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王永庆,被称为世界塑胶大王。
1990年1月,王永庆在家人的陪同下,乘坐专机由美国经香港,飞抵北京机场。
在北京,邓小平接见了王永庆。
此前,在中国,没有哪个商人,受到这样的殊遇。
然后,王永庆开始了在南方的考察投资活动。
先后来到了广州、深圳、厦门等城市。
并决定在厦门兴建码头和港口,建立一座石化工业城。
王永庆的大陆之行,在台湾引起强烈震动。
世界塑胶大王都在大陆投资了,我们还怕什么?我们还犹豫什么。
于是,大批台商来到大陆投资建厂,给大陆带来了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经营理念。
欧美国家的商人看到这种盛况,坐不住了:台湾商人都去了,我们还怕什么?我们还犹豫什么?
于是,一家家富可敌国的跨国企业都来到了中国。
让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让我们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这就是当年的”王永庆效应“。
来到我们这里的,并不只有王永庆这样的超级富豪,还有台湾的普通人。
比如张秀琬。
她现在是上海元祖食品公司的董事长。
1992年,张秀琬来到上海滩,只带着元组食品品牌,并没有像王永庆那样腰缠万贯。
她骑过自行车,挤过公交车,睡过火车站,吃过街边小摊……
她硬是从一家小门店做起,做到了现在的全国600家门店的大型企业。
又比如李瑞河。
1993年,已经快要60岁的李瑞河只身从台湾来到大陆,在福建漳州投资建造了第一家茶叶工厂。
而现在,这家茶叶已经在全国开设了将近2000家茶叶店。
它的牌子你肯定听过——天福茗茶。
元组食品、天福茗茶,带动了多少人就业,又给国家上交了多少利润。
这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一群在东莞的台商合影)
我们都知道那个创造了经济奇迹的东莞。
东莞的经济增长,东莞的繁荣富裕,让人震惊。
我在广州当记者的时候,很多次来到东莞采访,知道这座城市厉害到什么程度。
全世界90%的牛仔裤,是东莞生产的。
全世界70%的眼镜,是东莞生产的。
全世界60%的儿童玩具,是东莞生产的。
全世界50%的鞋子,是东莞生产的。
………
东莞给千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东莞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加工厂“。
然而,没有台商,就没有东莞。
是大批来到东莞投资的台商,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市,成为中国的明星城市,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城市。
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话是这样说的:全国台商三分之一在广东,广东台商三分之一在东莞。
全国台商的九分之一选择在东莞这个县级市投资,小小的东莞立即脱颖而出,富甲一方。
东莞市台协秘书长赵维南曾经说过,台商在东莞最多的时候,有7000家。
正是以这7000家台商为主体的外资企业,造就了东莞奇迹。
让东莞从一个农耕县级市,成为一座以电子、服装、制鞋、塑胶、橡胶、家具为主的现代工业化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台商的大量聚集,就不会有今天东莞市的成功和成就。
超级珠三角,超级东莞市。
东莞生产的鞋子,源源不断地供应全国。
让我们告别了母亲做的千层底,让母亲不用再在油灯下纳鞋底。
东莞生产的衣服,源源不断地供应全国。
让我们的身上有了五彩缤纷的颜色,让衣服不再成为奢侈品。
东莞生产的玩具,源源不断地供应全国。
让我们的孩子不会再像我们一样,把一个破烂搪瓷盆,从村东头踢到村西头,以此为乐。
超级东莞市,超级珠三角。
珠三角生产的家用电器,走进千家万户。
让全大队的人,不会再挤在大队部那架九寸的黑白电视下,一直看到夜半,一直看到”再见“。
珠三角生产的生活用品,走进千家万户。
让房间塞满了各种家具,让做饭不再架柴生火,让人们从繁重的劳作中解脱出来。
珠三角每年生产的500万台日系车,走进千家万户。
让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让人与人、村与村、城与城之间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了,让生活一下子变得美好了。
………
是台商改变了东莞,是东莞改变了珠三角,是珠三角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绝大多数的台湾人,都和你我一样,希望两岸和平,希望远离战争,希望生活安康。
他们和我们一样同文同宗,和我们一样说着汉语,和我们一样用汉字书写。
全世界,只有他们和我们是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道德,共同的文明。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血浓于水,恩重于山。
愿台湾那些失去亲人的家庭,早日走出悲伤。
赞(33)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4-05 22:27
发表评论
.:.
草榴社区
»
技术讨论区
电脑版
手机版
客户端
DMCA
用时 0.02(s) x3,
05-05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