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鸦片战争的后续故事
鸦片发源于西方,最早传入我国是在唐代。罂粟传入中国之后,在甘肃、云南等地种植,罂粟籽主要用来煮粥和加入饭食,用作食物的添加剂能够提升鲜味。
后来有人发现,用罂粟制作的鸦片是一种珍贵的药品,可用来治疗腹泻、镇痛,也可以用做性药。
英国对华输出的鸦片主要来自印度。印度种植的鸦片,最初主要作为药用和提取镇痛剂。但罂粟加工出来的鸦片色黑,味苦辣,是典型的良药苦口,因此极少有人吸食上瘾。
后来,南洋土着改变了鸦片的吸食方式。他们将美洲的烟草和鸦片混合吸食,先把鸦片融化在水中,熬煮后成为稠状物,然后切丝与烟草拌在一起吸食。这种新兴的吸食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鸦片贸易量也由此大增。
18世纪后,鸦片开始进入中国内地。
英国商人发现,对华输入鸦片可以赚取大量外汇,不但能抹平贸易逆差。还能实现巨额贸易顺差。
此前,中英贸易,清朝基本不进口,而大量出口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导致贸易逆差一再拉大。那时,中国的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在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
这使英国政府非常不爽。
鉴于清政府拒绝进口英国的工业产品,英国商人只能先把英国的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进口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这种三角贸易使英国人大获其利。
尝到甜头的英国人越发依赖走私鸦片来赚取外汇,不但弥补了贸易逆差,而且成功地实现了巨大反超。
为了保证鸦片的供应,英国东印度公司设法取得了鸦片的专卖权,并垄断了鸦片的制造。英国在印度的鸦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19世纪初的2万5000英亩增加到20世纪初的65万英亩。
鸦片的来源有了保障,走私的鸦片也就越来越多,仅1830年—1840年,十年间就向中国输入鸦片24万箱。这种输入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使中国的白银不断外流,到1840年,20年间就流失白银约1亿两。而且这种流失还在持续,已经扰乱了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其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到了非禁鸦片不可的地步。
但朝廷内部,对于是否禁烟,意见并不统一。以琦善为首的弛禁派,以各种理由将鸦片的危害归咎于社会问题,而主张禁烟的官员只是少数人,其中就包括林则徐。
林则徐早在湖广总督任内就厉行禁烟,把烟贩及鸦片吸食者一扫而空。林则徐的成功经验,坚定了道光皇帝禁烟的决心,他召见林则徐进京议事,一连八天,天天与林则徐商谈禁烟之事。林则徐对道光皇帝讲述了鸦片的种种危害:
第一,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了中国的财政危机。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鸦片腐蚀了中国的统治机构,加速了统治集团的腐败。官员们收受贿赂,纵容鸦片走私,用加租增税的方法,把购买鸦片的花费转嫁到民众身上,加重了民众的负担。
第三,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清军将领和士兵也有吸食鸦片者。如广东水师官兵,不但吸食鸦片还大量受贿。水师巡逻船竟至和英国鸦片船内外勾结,大批“缉私船”甚至变成了鸦片走私船。
第四,鸦片危害了民众的身体健康,一些城镇,烟馆林立,吸食鸦片者成千上万。
如果不严厉禁烟,十余年后,非但无粮饷可筹,亦无兵卒可用。
这可太恐怖了!1838年12月31日,决定禁烟的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采用霹雳手段,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
他以断水绝粮的方式封锁了外国商馆,无奈之下,外国商馆被迫交出全部鸦片。不过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也留了一手,他不让外国烟商直接上交鸦片给林则徐,而是先交给他,并由他以商业监督的资格给所有烟商出具收据,然后“以大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缴出鸦片,一共 20280箱约237万斤。使单纯的商业冲突转换为中英两大帝国的冲突。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收缴的所有鸦片,在东莞市虎门镇尽数销毁。
英国人为此恼羞成怒,悍然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开打,中国沿海地区,除广东在林则徐督饬下作了战斗准备外,其余均防备松弛。8月,英舰以惊人速度攻城略地,直抵天津大沽口外。本来主战的道光皇帝,慑于兵威,同意谈判,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查办,流放新疆,同时与英国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上海、香港、舟山成为鸦片贸易点,清政府不敢禁止英国鸦片,只能在国内禁止,结果鸦片价格更高,走私更甚。仅1845年至1849年,5年间就输入鸦片22万箱。
1845年,林则徐被重新起用,先后出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1847年又调任云贵总督。也就在这一年,抚州知府文海致信林则徐,请教如何振兴地方经济,防止白银外流。林则徐在回信中说;“至于变通之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所恨者,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指鸦片),胜于洋贩,则孰不愿买贱而食?无如知此味者,无不舍近图远,不能使如绍兴之美酝、湖广之锭烟,内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脉贯注,何碍之有?尊意曲折详尽,洵为仁人君子之用心,第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
这段话后来引起不同解读,有学者认为林则徐思想有了转变,从坚定的禁烟态度软化为提倡种植土烟来替代洋烟,鼓励中国自己种植鸦片。只要中国生产的土烟在口感上超过洋商贩卖的洋烟,做到价廉物美,谁还会抽洋烟呢?
反驳者认为这样的解读是断章取义,不是林则徐的本意。林则徐虽然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于事无妨”,但却断言这是办不到的(“第恐此等食烟之人,未必回心向内耳!”因为烟民喜欢洋烟而不抽土烟,你就是提倡种植土烟也无法抵制洋烟,所以要阻止白银外流,还得依靠禁烟。
然而现实却使禁烟难以为继,不得不扭扭捏捏地放开。到道光皇帝死后,咸丰继位,索性完全放开,允许民间种植罂粟,制作鸦片。更让林则徐没想到的是,中国民间的勤劳智慧,不但能大量种植罂粟,而且能将鸦片的制作工艺,提升到超过洋烟的口感,再加上价格低廉,最终彻底打败了洋烟。
1879年,清王朝鸦片自给率达到了80%以上。1880年,国产鸦片超过了进口数量,实现了遥遥领先。到1882年,鸦片甚至已经多到可以出口了。
满清帝国的这种扩张速度,使英国的鸦片贸易不断萎缩,最终在1907年,英国决定停止对中国的鸦片出口。
历史有时候真的滑稽,英国为了与中国进行鸦片贸易,不惜两次发动鸦片战争。中国为了禁烟,也由此付出沉重代价,被迫签订屈辱条约。然而走到终局,赢了战争的却输了鸦片贸易;而输了战争的却赢了鸦片贸易。
早知是这种赢法,还禁什么烟呀?
赞(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