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4 日,科技巨头微软即将迎来 50 岁生日!
时间回到 1975 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办了一家名为 Microsoft 的小公司。彼时的他们未曾想到,50 年后的今天,这家公司会成为全球科技巨头,而他们的操作系统——Windows,更是彻底改变了世界,如今仍高居全球桌面操作系统市场占比的榜首位置。
![]()
从 1985 年的 Windows 1.0 到如今的 Windows 11,Windows 经历了无数次迭代。提起 Windows,你可能会想到经典的“开始”菜单、蓝屏死机,或者熟悉的“Ctrl + Alt + Delete”组合键。但你知道吗?Windows 1.0 运行只需要 256KB 内存,而今天的 Windows 11 至少要 4GB 才能启动;Windows 95 虽然有用户登录界面,但那根本不算“真正的用户账户”;甚至,Windows 1.0 里的某些应用,直到 Windows 11 仍“苟活”在系统里!
在微软迎来 50 周年之际,就让我们一起回顾 Windows 历史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看看这个影响全球数十亿用户的操作系统,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壹Windows 原本叫做“Interface Manager(界面管理器)”
在“Windows”这个名字确定之前,微软最早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系统原本叫做 Interface Manager(界面管理器)。1983 年,微软首次官宣这个新产品时,用的就是“Interface Manager”这一名称。
![]()
但在 1985 年正式发布前,微软决定将其改名为“Windows”。
微软更名的主要原因在于,“Windows”更贴合该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基于图形“窗口”(Windows)来组织和显示信息。相比之下,“Interface Manager”显得过于技术化,而“Windows”则更为直观且易于理解。
贰Windows 95 首次引入产品密钥机制
尽管早期的 MS-DOS(微软磁盘操作系统)拥有序列号,但 Windows 1.0、2.0 和 3.x 版本都没有强制要求产品密钥(Product Key)。
![]()
直到 1995 年,Windows 95 才首次引入了产品密钥激活机制。不过即便是 Windows 98,其产品密钥系统也相当宽松——用户在安装时需要输入密钥,但同一个密钥通常可以在多台电脑上激活。
从 Windows XP 开始,微软才算是真正引入了更为严格的“产品激活”机制:不仅需要输入产品密钥,还需要将操作系统激活绑定到特定硬件。这个过程会生成一个基于硬件的唯一 ID,并与产品密钥关联,防止密钥被多次激活。
有趣的冷知识:你知道其实“111-1111111”和“000-0000007”都是 Windows 95 的有效密钥吗?它们甚至可以直接用于激活系统!
叁Windows 曾基于 MS-DOS 运行
在 Windows 95 之前,Windows 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而是运行在 MS-DOS 之上的图形界面。
早期版本(如 Windows 1.0、2.0 和 3.x)本质上只是 MS-DOS 的可视化扩展,用户在启动电脑时,首先加载的仍然是 MS-DOS,然后需要手动在命令行输入“win”来启动 Windows 界面。这些早期版本的 Windows 高度依赖 MS-DOS 进行文件管理、内存控制和硬件交互,而 Windows 仅提供更直观的可视化交互层。
因此,可以说Windows 95 是迈向独立操作系统的第一步,它集成了 MS-DOS 7.0,并在架构上开始摆脱对 MS-DOS 的依赖。但真正完全摆脱 MS-DOS,要等到 Windows NT 系列(包括 Windows NT 3.1、Windows 2000、Windows XP 及之后的版本),它们基于全新的 NT 内核,从底层架构上彻底抛弃了 MS-DOS。
肆“公文包”功能:Windows 早期的文件同步工具
在云存储普及之前,Windows 其实早已提供了一种文件同步功能,那就是“公文包”(Briefcase)。
![]()
Windows 95 引入的“公文包”允许用户在两台电脑(通常是一台台式机和一台笔记本)之间同步文件。使用时,用户可以在“公文包”文件夹中存放文件,然后通过网络连接或可移动存储设备(如软盘或 U 盘)在两台设备之间同步数据。“公文包”会对比两台电脑上的文件,自动检测更改并进行同步更新。对于当时仍依赖离线工作的用户来说,这个功能极为实用。
然而,随着 OneDrive、Google Drive 等云存储服务的兴起,这种本地同步工具逐渐变得过时。于是,微软在 Windows 8 中弃用了“公文包”功能,并在 Windows 10(1703 版本) 中彻底移除。
伍在Windows XP 之前,没有真正的用户配置文件
![]()
在 Windows XP 之前,Windows 并不支持真正的用户配置文件。虽然 Windows 95 引入了 用户配置文件(Profiles),但也仅能存储个性化设置,如桌面壁纸和任务栏外观等,既没有完善的用户安全机制,也无法实现用户数据隔离。
Windows 98 在本质上也仍是单用户操作系统,尽管它提供了登录界面,但它也并没有为不同用户提供独立的数据存储或权限管理。有趣的是,Windows 95 和 98 的 "我的文档"(My Documents)文件夹最初是直接存放在 C 盘根目录下的,并不像现在那样归属于特定用户文件夹。
![]()
而真正的多用户管理体系是在 Windows NT 版本(如 Windows NT 4.0、Windows 2000)中首次引入的,它允许为不同用户设置独立的权限、配置文件和数据存储。而Windows XP 继承了这一特性,最终确立了现代 Windows 用户管理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Windows 3.x 及更早的版本(包括 MS-DOS)则完全没有用户配置文件的概念,所有设置都是全局共享的。
陆Windows 1.0 的部分应用程序,至今仍在 Windows 11 中存在
![]()
Windows 1.0 时代引入的某些应用程序,虽然历经数十年的更新,至今仍保留在 Windows 11 中。它们的核心功能基本未变,但界面和功能都经历了现代化改造:
(1)计算器(Calculator) – Windows 1.0 的计算器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运算工具,如今已经发展为支持科学计算、图形计算、程序员模式以及单位换算的多功能计算器。
(2)画图(Paint) – 最早称为“Paintbrush”(画刷),最初只能编辑黑白像素图,如今已经成为支持全彩编辑,甚至具备 AI 绘图功能的现代图像编辑工具。
(3)记事本(Notepad) – 从 Windows 1.0 以来,记事本一直是 Windows 的标志性应用,如今它已经集成了 AI 功能,可提供更智能的文本编辑体验。
(4)时钟(Clock) – 最初只是一个基本的时间显示工具,如今已经演变为支持世界时钟、计时器、闹钟,甚至包含专注模式的全能应用。
(5)控制面板(Control Panel) – 尽管 Windows 现代设置应用(Settings)正在逐步取代控制面板,但它依然保留在 Windows 11 中,用于管理高级系统设置。
柒Windows 格式化工具的代码,30 年未变
![]()
Windows 文件资源管理器中的格式化(Format) 工具,其代码最早由微软工程师 Dave Plummer 编写——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工具的代码这 30 多年来几乎未曾改动。
Dave Plummer 曾透露,当年 Windows 团队在移植 Windows 95 代码到 Windows NT 时,开发资源极其有限,因此格式化工具的界面只是临时方案,但后来竟然一直沿用至今。
尽管界面一直没有变化,但微软目前正在改进 FAT32 文件系统的支持,打破 32GB 的存储限制,将最大支持容量提升到 2TB。这项迟来的升级,将更好地支持现代大容量存储设备。
![]()
有趣的是,Windows FAT32 文件系统的 32GB 限制,其实也是 Dave Plummer 当年的决定。他表示,自己当时在制定 FAT32 的 “簇大小”(Cluster Slack) 规则时,最终决定设定为 32GB 的上限。如今,随着存储技术的飞跃发展,这个曾经合理的限制显然已不再适用。
捌TrueType 字体最早出现在 Windows 3.1
在 Windows 3.1 之前,Windows 的字体渲染方式既粗糙又不统一,导致文本显示质量低劣,影响了文档编辑和排版体验。1992 年,随着 Windows 3.1 的推出,微软引入了TrueType 字体技术,彻底改变了数字排版的格局。
TrueType 允许字体在不同分辨率下保持清晰度,使屏幕和打印输出的效果更加接近。
值得一提的是,这项技术的普及背后还有个鲜为人知的合作故事:当时苹果为了推动 TrueType 成为行业标准,主动将这项技术免费授权给微软使用。如今,TrueType 仍然是 Windows 及其他操作系统中最常用的字体格式之一。
玖Ctrl + Alt + Delete 最初是 IBM 开发的调试工具
这个众所周知的快捷键最初并不是为普通用户设计的,而是由 IBM 工程师 David Bradley 在 1980 年代早期发明的调试工具,用于让开发人员快速重启 IBM PC,而无需手动断电——Bradley 甚至表示,他“从未想过这个组合键会被广泛使用”。
后来,微软在 Windows NT 采纳了这一快捷键,并将其用作安全注意序列(Secure Attention Sequence,SAS)。对于这一点,比尔·盖茨曾在多年后的访谈中曾表示,他更希望这个功能是通过单个按键实现的,但当时这个三键组合已经太过深入人心,改变反而可能造成用户困扰。
以下是这些年来,Ctrl + Alt + Delete 在 Windows 发展史上的演变:
Windows 3.x & 9x(1990 年代): 直接触发软重启(相当于强制重启电脑)。
Windows NT & XP(2000 年代): 触发任务管理器,或在企业网络环境下显示登录界面。
Windows Vista、7、8 和 10: 打开安全屏幕,提供锁定、注销、更改密码和启动任务管理器的选项。
Windows 11: 仍然可以打开安全屏幕,包括锁定、切换用户、注销 和 任务管理器选项。
几十年来,尽管微软引入了其他方法来访问任务管理器和安全选项,但 Ctrl + Alt + Delete 仍然是 Windows 用户体验的标志性快捷键。
拾Windows 1.0 仅需要 256KB 内存即可运行
![]()
1985 年 11 月 20 日,Windows 1.0 正式发布,在 1.01 和 1.02 版本中,其最低系统要求是:至少需要 256KB 内存。 但从 Windows 1.03 及 1.04 开始,最低要求提高到了 320KB。
要知道,1GB 相当于 1,048,576KB,而现在 Windows 11 的最低内存要求为 4GB,即 4,194,304KB——更何况,微软一般推荐的内存还是 16GB(16,777,216KB),几乎是 Windows 1.0 需求的 65,536 倍。
赞(59)